第三届 | 再续前缘

shmaur
2018-07-22
-
-

这一期的大会,与上一届再续前缘,那么这一篇文章也就继续跟,然而跟不上。

 

回顾一下,上一届主要以基建为主,如何去进行实施基建工程,需要哪一类人去引领基建的起始,怎么去分配时间?对技术能力的要求等等。

 

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,如何应用到实际的事件中去,这次的会议听完,实际上看了两三遍,有些还是觉得很有难度,不是一般的有难度。

 

可以继续思考几个问题

 

可以用到哪些技术?

 

编写组建可以使用 JSON Schema 作为数据结构规范,那么技术框架就可以选定为:

 

vue + element ui + koa + node + schema

 

组件搭建过程?

 

组件管理通过版本号、来源进行管理;

 

通过Schema定义组件数据结构规范,在输出时进行判断

 

数据如何处理?

 

总结在最后

 

JSON Schema

新名词。 主要是JSON的约束,把定义规范制作成结构。

 

Schema 可以带来什么好处呢?

 

好处就是规划数据、类型,灵活度高,自由组合搭配。跟七巧板一样。

 

可以用来规范 API 数据、组件等等。

 

作者:洛尘 | 技术一小步,业务一大步

 

组件中的数据包含静态数据,一个是动态数据

 

静态数据主要来源运营人员;动态数据来源API请求

 

小小笔记

 

基础设施方向

  • 描述协议 - 标准规范
  • 低代码 - 开发生态
  • 低代码 - 多端适配
  • 低代码 - 核心能力
  • 插件生态 & 物料生态

 

衡量体系标准

 

霍尔斯特德软件复杂度测量算法模型

 

计算公式

 

研发效能 = 预计开发时长/实际开发时长

 

请求模型

 

量化请求,在进行组合

数据源是基本单位,描述一类下的请求动作

作者:沐童

 

重复请求的问题

 

通过请求队列与缓存解决

 

作者:沐童

 

传统优化-最佳实践

 

 

作者:墨冥

 

总结:

 

每个人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与抽象,在开发过程中,开发完一个项目回过头看看有哪些是可以抽象出来,形成自己知识体系,还有积累自己的函数库、组件库;

 

在团队中,与前端同学共同交流是否可以搭建一个自己的小知识库,在这次分享中也提及过,基建可大可小,重在解决实际需求痛点。在服务自己的通过也可以服务他人。

 

这次的分享最大的收获就是思路,具体的实践、技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实现。

 

最后分享一下自己做的一件事情,做一个集成化平台,打通需求的诞生到项目落地部署整个链路;打算先开源整个思路,后面开源整个系统

 

 

主要分为九大块:需求管理、文档管理、设计中心、任务、测试计划、API协作、Bug记录、版本迭代管理、实施部署。

 

设想:

 

需求管理主要包含

需求来源统一,包含一个门户反馈,门户反馈绑定到项目或产品;(小的门户反馈已完成发布,效果还可以,后面将门户反馈集成到产品中去。)

 

在项目管理后台查看查看需求的数据,并对需求进行反馈,与研发、销售、用户链路打通。(目前可以查看所有集中反馈的需求,即将实现在用户端能够查看到我方的反馈,是否响应以及回复情况,以及研发反馈与销售市场的反馈,打通这中间的协作沟通)

 

需求分析,这个主要针对各系统、各方面来源的需求进行分析;(还没有做,优先级不高,前面是目前遇到的小需求,就先做了)

 

文档编写协作包含

 

技术规范、设计体系规范、项目资料、流程资料等等

 

说明书在线编制发布到对应的系统,统一所有说明书的管理更新升级。(已经实现,但是需要进行优化)

 

设计主要包含

 

每个产品或者项目,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导出html,上传到系统中,系统自动创建站点进行访问,可以绑定到项目与产品。还要原型

 

API协作

 

后端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swagger直接导出,那么找了目前开源的框架,最终选取 YAPI 开源框架,目前做集成(但是还没有集成),内部用户已经打通。在项目管理系统里面可以对第三方系统进行管理和用户管理。

 

由于前端操作体验不符合目前的需求,比如 yapi 不支持树结构、操作层面会有困扰等等,将重新设计改造。(正在进行中)

 

其他的现在就不写了,在做的过程中,可以抽离出组件进行集中管理,也就是物料中心。从身边的小需求做起,先解决协作方式,在定义好设计规范等等。

 

深入浅出,长路慢走。

 

 

 

 

“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”

微信收款码
微信
支付宝收款码
支付宝

目录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