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电压与线电压变换原理
Uab=Ua-Ub,Ubc=Ub-Uc,Uca=Uc-Ua
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定义
线电压是指三项电路中A、B、C三项引出线相互之间的电压,又称相间电压。星型的线电压大小为相电压的,三角形连接的线电压等于相电压。无论是采用星型接线还是三角形接线,三个线电压分别以Uab、Ubc、Uca表示。
相电压是指三项发电机星型接法中,三个绕组的末端被连载一起形成公共端 中性线,和三个绕组起端相连接的输电线形成相线,也称火线。火线与中性线间的电压成为相电压,分别以Ua、Ub、Uc表示。
ua = (uab - uca)/3
ub = (ubc - uab)/3
uc = (uca - ubc)/3
三相电路中,三个相电压是一组相互之间相差120度,幅值相等的“矢量”,以Ua,Ub,Uc表示(U的上面还有一横,表示是矢量)。
Ua+Ub=Uab,Ub+Uc=Ubc,Uc+Ua=Uca,这个Uab,Ubc,Uca就是线电压,是三个相电压的矢量相加的结果,它们形成了另一组线电压矢量。线电压的幅值增大了根号3倍,相位超前了30度。
电源里的字母代号:
ia、ib、ic ——指A、B、C三相电流。
in、ig ——分别为额定电流(in)最大电流(ig).。
Rs ——瞬时值。
St、Ts ——分别是延时跳闸设定时间(St)与瞬时跳闸(Ts)。
电能表中四象限计量
根据《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》DL/T645-2007的规定,我们将一个平面坐标系的横轴定义为有功功率,纵轴定义为无功功率,二个轴将一个平面划分为四个区域:
右上角的为Ⅰ象限,顺时针依次为Ⅱ象限、Ⅲ象限和Ⅳ象限;
Ⅰ象限和Ⅱ象限无功定义为正向无功,Ⅲ象限和Ⅳ象限无功定义为反向无功;
并相对于电压相量U具有相位角Φ。逆时针方向Φ角为正。四象限的示意图所示:
P—有功电能;Q—无功电能;QL—感性无功电能;QC—容性无功电能;S—视在功率
注:此图与《DL/T645-2007》标准中表示的方式不同,但内容是相同的。
正向有功:P=UICOSΦ,其中Φ的范围是±90°以内。
反向有功:P=UICOSΦ,其中Φ的范围是90°至270°
正向无功:P= UISINΦ,其中Φ的范围是0~180°以内(国标定义)
反向无功:P= UISINΦ,其中Φ的范围是180~360°以内(国标定义)
由于第I象限中电压超前电流90°以内,而在纯电感回路中,具有电压超前电流90°的现象,故当输入(正向)有功时,在第1象限中产生的无功称为感性无功;由于第IV象限中电压滞后电流90°以内,而在纯电容回路中,具有电压滞后电流90°的现象,故当输入有功时,在第IV象限中产生的无功称为容性无功。同理,当输出(反向)有功时,第III、II象限分别为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。
功率在四象限中表示含义:
1) 正向有功功率:即输入有功功率,是电网向用户送电,是用户用电功率;
2) 反向有功功率:即输出有功功率,是用户向电网送电,是用户发电功率;
3) 正向无功功率:即输入无功功率,是电网向用户送无功,是用户用无功功率;
4) 反向无功功率:即输出无功功率,是用户向电网送无功,是用户发无功功率;
无功在四象限中的表示含义:
1) Ⅰ象限无功:输入有功功率,输入无功功率,用户为感性(电流滞后电压)负载;
2) Ⅱ象限无功:输出有功功率,输入无功功率,用户负荷相当于一台欠励磁发电机;
3) Ⅲ象限无功:输出有功功率,输出无功功率,用户负荷相当于一台过励磁发电机;
4) Ⅳ象限无功:输入有功功率,输出无功功率,用户为容性(电流超前电压)负载;
容性无功、感性无功的表示含义:
1) Ⅰ象限:消耗有功功率,消耗感性无功功率。
2) Ⅱ象限:输出有功功率,输出容性无功功率。
3) Ⅲ象限:输出有功功率,输出感性无功功率。
4) Ⅳ象限:消耗有功功率,消耗容性无功功率。